公司新闻

生产线上的诸多小问题,博士和小工分别这样做。。。

导读

有一个关于博士后和农民工的故事流传很久,其大意是:某跨国企业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常常有盒子没有装入肥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博士和小工的解决方法,谁更胜一筹,或是各有所长。

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企业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

博士后组成了攻关组,采取多学科联合的方法,花费了90万设计出了方案,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而国内一家小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责令小工想办法。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当然很引人入胜,具备了吸引眼球的诸多要素。比如,博士后VS农民工;90万VS190元。这就是一个“屌丝”完胜“高大上”的故事。有朋友在转发这个故事后甚至加上一个结论,“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

会心一笑可以,但细究下去,却发现这里面问题多多,这个故事并不这么简单。一方面,至少可以从多个方向说明博士后的解决方案要优于小工的解决方案,90万的所值要超过190元。另一方面,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反映了我国产业升级中的理念尚有差距。

01

多学科联合形成的解决方法,具有可推广性

对于任何出现这个问题的厂家来说,都可以采取这个技术。而大功率风扇的可推广性显然非常小。比如,如果厂商要求生产是无菌环境,那么采取大功率风扇的方法无疑是极度不合适的。

02

在技术上博士后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而小工的方法,甚至在“发明”这个方法的厂家能否采用都值得怀疑。

这有三个理由:一是空盒子被吹走,有可能会带来盒子翻滚、相互碰撞等问题,这种现象有可能对生产线上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二是风扇的办法很难保证所有的空盒被吹走,检测精度难以控制;三是被吹落的盒子掉在地上,需要专人处理,直接增加成本,如果由生产线上员工处理,则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其实际成本可能远不止190元。

03

博士后的方案,是为生产提供直接服务的

这种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解决空盒的问题,而是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产品类似问题的解决上。换言之,博士后的方案提高了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这种专业化,使90万带来900万的收益,甚至9000万元的收益。事实上,一些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加快从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导向的转型。例如,通用电气服务业收入占总收入2/3以上,GE达51.1%。小工风扇的解决办法,虽然便宜,但190元不可能带来1900元的收益。从这个角度,90万的投入并未一定比190元的贵 。

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企业选择哪个方案,是企业的自主权。旁人无权说三道四。小工的解决办法对于规模小、技术要求低的企业来说,可能是最优的。只有市场,只有消费者,才能对两个技术方案选择做出最终裁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两个方案简单比较,得出“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这样的结论。

世界产业升级的趋势是制造业服务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相生相伴的态势是非常明显,这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各方热议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正是这种融合,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不断产生,有力地推动着制造化向服务化的转型。简单来说,人们所熟悉的微笑曲线,两端将越来越长,底部将越来越短。现在是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配套,而未来则有可能是制造业要为服务业提供配套。

当前,我国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在于我们工业生产中的服务配套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世纪前后,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平均达到21.70%,而中国仅为12.2%;到200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也仅提高到16.7%,占服务业比重仅为40%左右。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正是适应这一趋势而在不久前推出的。

未来六年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好,率先突破的都是研发、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试问一下,究竟是博士后的方案能够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小工的方案能够促进中国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深化和拓展,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答案当然不言自明。如果我们仍然津津乐道于小工的解决方案,仍然津津乐道于190元“完胜”90万,那么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恐怕难以发展起来。而如果错过未来几年产业升级的机遇,经济新常态就很难形成坚实的基础,经济结构调整也将面临更大挑战。这就是小故事中的大忧虑所在

当然文章中笔者阐述了个人观点,网友针对这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看法:

任何事情都没有定论的,包括第一句话也不一定绝对对。文章钻牛角尖的嫌疑很大。仔细想想,如果是要求无菌环境,那么风扇为何不能在无菌环境工作,吹掉空盒子也不一定掉地上,风扇面积作用面积有限,为何不能加装回收装置,成本也不会比电风扇高出多少。另外,简单粗暴的方式适合小企业小地方使用,如果让一个一年都赚不了几十万的小厂请一个博士研究几十万的生产设备估计没人愿意。总之没有任何定论。

生产线出问题,无论是博士还是小工,为什么不在生产线本身下功夫?不是去想把出空盒的原因解决,而是在挑空盒的问题上费心思?要是这样想问题的话,博士和小工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博士的优势在于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够可靠的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对问题的耦合条件了解不充分时,就不会是最佳方案,这点博士生没有天天在生产线上的作业者有优势。